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二回狐裘不暖锦衾薄,西子湖畔花零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从永福寺下去,一路沿着山阶过灵隐寺香火鼎盛的大门,一条路走出去,便是一条路,往岳王庙去,到了岳王庙,就是西湖了。

    这是隆冬的西湖,刚入夜,薄薄下了一层雪,苏堤之上,不乏人撑着油纸伞赏雪,白堤断桥上,更有文士凭桥怀古,看残雪桥头。西湖之水,非严寒不冰,冰也不过一层,湖上且冰且粼粼,点点如琼珠玉屑,有人操小舟敲冰开水路,更是溅起晶莹片片,恍若星流。西湖两岸更是灯火阑珊,一片玉壶光转,似乎是极其热闹的街市。

    这番景致与今昭印象之中梦境的奇异飘渺之美相去甚远,因太过现实,反而令人觉得恍惚,是不是又一年过去,不过是日子快进了,他们真的就在西湖旁游赏。

    “安心吧,你是岁时十二族中人,这种事情,以后只多不少。今日小寒,是祭仁宗的帝龙的仪式。好多人出来走百病。仅此而已。”元梦泽抄着一副漂亮的兔毫绣金的手笼,掏出几个大钱付了车资,对着苏堤努了努嘴。

    “这大晚上的也不嫌弃冷。”今昭对各个时代的女子逛街的热情总是很崇敬。

    “她们都是八荒中人,何必嫌冷。”老周白了她一眼,“你冷么?”

    说话间,众人靠近了那一条街市,却发现这条街市是环湖而起的,从岳王庙过去可以到曲院风荷,还可过苏堤春晓。尤其是苏堤之上,贴灯谜摆小摊交错综合,贵女公子,僮仆执灯,侍婢妾媵冉冉追随。星月之下,灯辉皎皎如鱼龙起舞,红男绿女,塞街填巷,低言悄语,嬉笑嘤嘤。

    时人相信,夜走过桥,可以祛除百病,治疗疼痛,因此家家户户的女子,都会佩玉簪黄,穿街过桥,提灯相约走百病,足可走上一夜。以八荒界的说法,走百病的确是真有其事的。

    不远处似乎有歌楼献艺,袅袅琴音传来,是一曲《喜相逢》,那琴曲活泼喜悦,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天真俏皮,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快乐。那种眉眼绽放,见到心上人,嘴角都忍不住要弯起来的情绪,感染了街上游人也喜眉喜眼,年轻的爱侣,相携而去,买了两串同心结,各自系在腰间,一块儿五香糕,掰开分食,一碗雪水煮的梅粥,各自一勺,抵额而食。

    “这……”别说是今昭,就是朱橚也不明白,为什么元梦泽要带他们来这个地方。

    “且走着吧。”元梦泽依旧笑得十分神秘欠锤。

    这苏堤并不是今昭记忆之中的苏堤,记忆之中的苏堤可没有这样宽,这样热闹,倒是玉卮吸了吸气,瞥了朱师傅一眼:“这地方,假兔子那次,我们来过。你借了路。”

    朱师傅微笑:“是啊,花观还请我们吃面来着。苏堤六桥,我们大约可以再走一次了。”

    过了热闹的跨虹桥和东浦桥,便是压堤桥,这桥下此刻游船画舫来回穿往,站在桥上,西湖美景一览无余,船上游人丝竹笑闹不绝于耳。

    “啊呀。”鬼王姬一声轻呼,“怎么回事。”

    她拉着青婀去看景儿,跑在最前面,众人闻声围拢过去,也是大吃一惊。

    眼前的热闹街市自压堤桥这一头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番春和景明,苏堤之上,有人负手而立,吟诗作对,有人骑马而过,意气风发,还有不知谁家顽童,不过总角,跑来跑去,抱着好大一个佛手在玩闹。这一派清风拂面,绿水风流的景象,比起刚才的热闹,逊色不少,却有另一番情趣,让人不由得想起天真温软的小儿女时光。

    “那会儿我和她偷偷来过杭州,足足呆了一个月呢。”朱橚想起往日时光,近年来渐渐清朗澄澈,不染纤尘的目光里,浣了一捧顽皮和温柔。

    路边有摊子在卖春茶和阳春面,有歇脚的客人用面里的白肉在逗猫儿狗儿。瞧见清平馆一行人走过来,微笑颌首。

    众人又继续走上望山桥,这桥能瞧见三潭映月岛,只见那岛上此时似乎有人娶亲,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桥上挤了好些狐狸尾巴老鼠脸之类的小妖怪,正拍手叫好,那新郎倌儿骑着高头大马,一身大红,在对面的岛上跑马,极是惹眼。从望山桥下去,景致又是一变,过了春日来到夏季。

    这一段路杨柳依依,两侧是集市,都聪明地挤在柳树荫凉下,卖酸梅汤和浓乌龙茶的摊子隔不远就有一个,冰珠儿敲了一碗浇着果汁,很似刨冰冰粥之类的甜点。杂货货郎的担子前面人最多,有买针头线脑的,也有买珠花水粉的。还有老妇人挽着篮子,篮子里青蓝色的蛋,惹来好多人惊叹:“这是青鸟?可能孵活?”

    青婀撇嘴:“扯蛋吧。青鸟可不是蛋生的。蛋生的叫做翠鸟,一点儿用也没有呢。”

    鬼王姬和蔓蓝捂嘴笑。

    这夏日集市虽然没有冬日的灯市热闹,可透着寻常日子的烟火气息,也很有趣。就连朱橚都忍不住东瞧西看,不由得又想起他的王妃:“女子操持家务,要管着这样多琐碎的事情,真是难为。”

    朱师傅看了看走在前面带路的元梦泽,和卫玠对视一眼,莞尔一笑。

    酒吞坠在最后面,此刻懒洋洋地指了指前面的锁澜桥:“那边,该是秋天了吧。”

    正说着,利白萨已经跑上了锁澜桥,指着远处灵隐方向的群山:“哎呦!枫叶!好漂亮!”

    “哎呦!枫叶豆沙包!”陈夙蕙也十分惊奇,可不过是转瞬,她就露出一脸沉思,“这个地方,我为何如此熟悉。”

    “您老必须熟悉。”老宋笑得十分意味深长。

    走上锁澜桥,瞧见的一片远山金红层叠,青天朗日,一队士兵着金甲银枪而过,老周有点吃惊:“那不是天兵么。”

    那一队天兵萧素走过,却带不走枫红流火。这一段路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有文人雅士,写红叶诗笺,临风掷水。风清湖白,碧水生金。忽闻远处山寺钟磬,半空梵音,天上仙吟,能涤去人心幻境,还破清明。也有人在斜阳里湖上撑舟,任凭浪送风托,随波逐流,烹一壶桂花茶,自得其乐。

    “天凉好个秋啊。”朱橚不知想到什么,莞尔一笑。

    “人生之暮秋,可不是应当了悟了么。”卫玠当先一步,踏上了映波桥。

    这是苏堤六桥最后一桥,桥下不远便是花港观鱼。登桥看去,又是雪夜霜薄,灯火阑珊的热闹,妇人孩儿手里都提着小花灯。那灯做的巧,插瓶儿也做的精细,各种植物花朵的枝条上,站着绒布的羽毛的泥塑的各色小动物,有喜鹊登枝,也有黄莺歌柳,鸳鸯衔草,鱼戏莲叶,还有荷上蜻蜓。

    陈清平和朱师傅已经在那一家卖灯糕的摊子前面买灯糕,朱师傅介绍得细致:“花港这家做的最好。寻常在人间是吃不到的。”

    炸灯糕是一种甜糯的小点心,做法和汤圆差不多,都是糯米的,只是灯糕要做出灯的形状,糯米还是太有弹性了,因此加了藕粉进去,既添了几分清甜,也让面团显得硬挺一点儿,把和好的面略蒸到八成熟,拿出来放冷。里面包上花儿朵儿果子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