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抛砖引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儿臣暂领礼部,和蒙古的一些部落也有接触。得知很多遥远的蒙古部落和内地的私运商队之间关系密切。因利益巨大,很多人铤而走险私自贩运货物出关,这些商队很难根绝。儿臣以为于其徒劳封堵。不如收为己用,所以用了点手段收拢了几个私运货物的商队,在其中夹杂精干细作,逐步渗透。输出丝绸盐茶等物,渐渐和蒙古部落有了信任”朱高煦侃侃而谈,说起蒙古偏远部落对于商队的依存关系。说起逐渐用商业手段影响到部落版图,朱猪也是个一点就透的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儿子所说的这一切都具备操作性,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实现。

    “你说的这些或许是有,却也不尽不实。”朱林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一针见血的指出朱高煦话语之中的破绽:“纵是为了些许盐茶,那些蒙古部落就肯甘心为你卖命?就肯拿出数万武力去和帖木儿叫阵?”

    “儿臣,,儿臣在那边安插了得力人手,现为部落联盟总领”朱高煦当然知道林三洪那介。“通商领”是个有职无权的摆设儿。可这咋。时候绝对不能这么说,所以故意把总通商领说成了总领,仅仅是少说了两咋,字,其中的含义却有天壤之别。

    汉王的手下居然执掌了十三个蒙古部落,做起了部落联盟的盟主!这让朱猪有点不敢相信了。

    这么多年以来,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厮杀就没有断绝过,蒙古人怎么可能让一个汉人执掌数万大军?怎么可能让自己的族人在异族人的指挥下去疆场拼杀?

    “是哪个做了蒙丰人的总领?”

    “是,是,是,”朱高煦犹豫了半天,知道事情已经隐瞒不下去,咬牙说道:“是林三洪”。

    林三洪?朱林低头思考片剪,猛然以手加额:“就是从扬州府任上下来的那咋。林三洪?”

    作为一个皇帝,如林三洪这样年轻有为的官吏,虽然会比较爱惜,可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这个名份不可逾越。当初林三洪“战死”沙场。朱猪也没有感觉如何难过,这些年来,虽然偶尔也会提起这个名字。可真要是有人说出“林三洪。这三个字,还需要仔细想想才会回忆起来一朱林已经把林三洪给忘记了!

    “林三洪还活着?”

    “活着”朱高煦赶紧帮林三洪打圆场:“当时蒙古败军冲突之中。林三洪点燃军粮军资,本欲与蒙古败军拼死厮杀,奈何敌人势大。被冲散了。于是流落荒原,途中刊好为儿臣派遣的商队遇到,被…被…”

    这种破绽百出的谎言自然瞒不过朱猪。

    朱猪不是没有见过阵仗的皇帝,大军突围是什么情形他比朱高煦还要清楚。就林:洪手底下的那几个人。如果决心死拼的话,只可能被砍为肉泥而不可能被冲散。千军万马疯狂突围,林三洪居然还能被“冲散”这也太儿戏了吧?

    当时的情况下,正面面对敌人。只要还活着,肯定是临阵脱逃了。这个规律比板上钉钉还要靠谱:“冲散?联不知当日的情形么?大军奔突是何等威猛”算了,联先不说这个,说说林三洪如何驾驻蒙古部落吧?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为我大明如何如何么?”

    刚才朱高煦所说的那些,其实就是林三洪的构想和目标,距离真正大讥二有相当距不过朱高煦现在的形势实在危急,群讹以镇定的把林三洪描绘的那一套美好前景拿出来抵挡一阵再说其他。

    按照朱高煦的说法,现在的林三洪已经执掌了部落联盟,他指到哪里就有完全大军杀到哪里,在朱高煦的口中,林三洪就是部落的总领联军的总指挥,至于实情到底如何”现在是说实情的时候吗?

    “儿臣以为,世人皆趋利,以利诱之可为我所用。”朱高煦半真半假的说道:“而林三洪也颇有些手段。接连的水磨功夫做下来,已经联合了十三个部落。这十三个部落不敢东进犯我大明天威,只好西进拓展以求生存谋扩张。如今西汗国外强中干,又要和帖木儿开战,无力顾及这股力量,只能任由林三洪展。儿臣前几天才接到的消息,帖木儿已经攻陷了汗国都城,俘虏了窝阔台的后裔,接下来必然东进,或沿父皇北伐路线南下,或穿越大漠东来。不论帖木儿的大军采用何种路线,必然先和林三洪的蒙古军队先碰上。”

    “林三洪的部落联军虽拥兵万计。其中多是杂兵辅兵,断断无法抵挡帖木儿的四十万百战精兵,届时只能内附,然后恳请父皇出兵”“蒙丰部落为什么要内附?”

    朱高煦道:“蒙古部落吃的是大明的盐茶,用的是大明的丝绸,和在极远之地,却和内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关紧要者,这些小部落之所以强大,就是依赖儿臣以利相诱。利者,天下人共趋之

    “帖木儿的大军横扫大漠方圆之际,各部落要么被帖木儿吞并,要么内附我大明,别无选择。只要父皇给予其封号,承认其身份,当可为我所用。大敌在外虎视眈晓,十三部落终会将危如累卵,近有林三洪极力促使,远有父皇招抚封赏小各部落只有内附。若父皇派遣大军接应。此事已成定局”朱高煦大声道:“我大明与帖木儿必有一战,父皇早做决断!”

    早在洪武乐间,朱元璋就曾断言和帖木儿之间必然会爆战争而且这场战争将是大明朝最为关键的一次。帖木儿能够远征东方,必然是倾尽全力,这次战争的规模将是空前”,

    朱猪执掌全局,自然明白和帖木儿帝国之间的战争必然爆,唯一的区别就是或迟或早而已。

    帖木儿攻打窝阔台后裔。本身就是威胁大明,出兵对抗已是必然,只不过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机会罢了。

    这种国家战略级别的决策是朱林应该关心的,不是汉王朱高煦可以做主。

    不过眼前的局面确实让人耳目一心。

    如果朱高煦真能主导遥远的蒙古部落,等于是在前方安插了一个小小小的钉子,这里头的利害关系朱猪比朱高煦要看的更加清楚。

    如果能把战场放在大明之外小在帖木儿摧毁蒙古汗国之后扶植一介。严重亲明的蒙古势力,这将给所有的蒙古部落树立一杆标尺。若是这十三个部落肯于内附的话,那就更加完美了。

    “林三洪”说起这个人的时候,朱株就想许多东西。却不方便说出来,最后只是说道:“林三洪的本事是有一点,也肯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不过这个人喜欢玩弄旁门左道。终究上不了台面。

    而且他上来的太快,扯惯了顺风帆。做事总是不计后果。这一手内附的妙棋走的不错,但是风险太大,联始终认为这个林三洪不够忠诚。可用而不可重用

    不可重用,这一句话就等于封死了林三洪的所有出路,一个有本事却让皇帝感觉不怎么放心的人才,已经注定了没有多大前途。从林三洪步入仕途开始,从来就没有真正进入过可以影响全局的那个圈子。始终游离在外围和地方,就算屡次提拔也处处体现着朱猪对这个年轻人的不放心:“这个事情你们做的太过草率,也太儿戏了,不过联念你们本心不差,尚未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也不欲责罚。煦儿你把这个事情交到内书房,下去吧。”

    朱林轻描淡写的忽略了这个事情。屏退了朱高煦。

    从内书房出来之后,朱高煦早已汗透重衫。

    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惊险了。

    若不是有林三洪这一步后手指棋。今天就彻底的栽了。朱妆先是大明帝国的皇帝,然后才是朱高煦的父亲,现儿子有不轨之举以后。若是没有这最后保命的一招。后果不堪设想,,

    “汉王也不要担心,我看皇上还是很赞赏这个事情,要不然”要不然今天汉王就要吃苦头了”刘成是朱株身边的老人,看出了朱猪的心意:也许朱林不是很赞赏朱高煦和林三洪联手做的这个事情,但是并不等于否定此事的正确,仅仅是看不上他们幼稚而又冒险的行事手法而已。要不然也不会从朱高煦手中夺过此事的主哥权,这分明就是准备亲自操刀了。

    皇上准备亲自去办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大方向上都不会冉错,只要有了这一点,汉王就足以自保。

    “刘叔”朱高煦下意识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想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

    “别,汉王千万莫用旧称,如今汉王已非十年前燕王府的小王子了。嘿嘿,上下尊卑可不敢乱了”

    出了宫门,招来侍从在侧的马车,一脑袋扎进车里,镇定自若的朱高煦已瘫软如泥,解开衣衫靠坐在车厢里,如离水的鱼儿一样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今天这一幕实在是太惊险了。虽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皇上也没有要砍要杀,可差一点就一败涂地。幸好有林三洪埋下的这个伏笔,要不然就真的无法收拾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更加思虑到林三洪的目光之深远:惨烈的夺嫡之争,靠的是平素积累起来的综合实力,想着冒险求存一举击败对手终究不算,一旦失败就会万劫不复。

    而且皇上很明确的表示出不会重用林三洪,那就表明这件事情结束小旧林二洪的如意算我很可能会落空,系少不会仓部实唯一让朱高煦感觉高兴的就是皇上认可了这个事儿,把对蒙古十三部的谋划从汉王府赚到内书房,就说明皇上已经要亲手接管了。虽然这样做最后的功劳肯定会落到皇帝头上。可只要皇帝本人知道此事的根源,就会对朱高煦另眼相看,这已经很不错了。

    在草原上放一点利益出去,让各部落去争夺,进入促成一种依存的关系,这是一步妙棋,其中的好处朱捷看的清清楚楚。仅仅从朱高煦做的这些小动作来看。就已经赚取了大几十万贯,另外还有马匹和生革这些草原上对内地禁运的物资。更关键之处还在于。已经间接的控制了十几个小部落。

    这些小部落虽然难入朱接的法眼。可十几介,联合在一起也是一股不算小的力量。哪怕不为大明所用。任其自生自灭也足以挑起很多事端了。

    在蒙古内部投下一枚很不安定的棋子,必然可以对当地的局面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程度的影响对于朱林也许算不了很大的诱惑,可是若多投几枚这样的棋子,整个草原必然烽烟四起各路人马必然互相征伐,”

    而这些棋子其实是受内地间接控制,只要稍微用点小手段就可以左右其兴衰,随着时日的积累,对于内地的依赖只会更深。一旦有变,很可能会直接内附,成为大明力量的一部分。

    采用战争的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仅仅是永乐朝的一次大规模北伐,就耗光了几年的积累,取得的效果还没有朱高煦利用私运的效果更大。

    一支小小的商队,再加上内外协同,可以影响到几十万人,至于成本开支一这么做是在赚钱,和用银子砸出来的北伐胜利有本质区别。

    朱猪的北伐耗资几百万,动员人力同样过百万,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历次北伐之中比较不错的一次:杀伤敌军数万精锐。

    这点成绩其实无法改变草原上的根本局面,用了几年,就会有新的蒙古精锐被组织起来,接二连三的北伐反而让蒙古人的抵抗情绪更烈。

    自从见了《大明国》书之后,朱猪的目标就是很明确,并非要消灭蒙古,而是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包含蒙古在内的庞大帝国。一味的战争虽然会打击对手,也会削弱自身。

    而朱高煦采用的这个手段显然要高明许多,只要方法得当,让几十万蒙古人内附大明王朝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用一支小小的商队和事后的封赏。就可以化敌为友,这和劳民伤财的战争比起来,孰高孰下已不言自明。

    封锁并非最有效的方法,最佳的手段是把物资打入对方内部,让对方和大明成为依存关系。以利诱为主,以威压为辅,再助以安全保证和封赏,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略。

    朱高煦和林三洪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错,但是他们的手法太不成熟,也不够老练,朱林要是亲手的话,肯定比两个年轻人偷偷摸摸的做要更加犀利。不过林:洪已经渗透到了十三部落联盟当中,并且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不管朱林从何处下手,都绕不过这个林三洪这个关键人物。

    朱猪确实很欣赏林三洪的才能和眼光,但是对于这个人却实在放心不下,原因很简单:林三洪的功利之心太强。对于皇帝似乎不那么忠诚。

    作为臣子,被皇上认为不够忠诚的话,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注定不会受到重用。

    林三洪喜欢剑走偏锋,事事出人意料却往往能够收到奇效,虽然没有以堂堂之师击煌煌之阵的大气。总是弄一些偷偷摸摸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出来,虽然这不算什么大的缺陷,最多也就算是格局有限,但是这咋。人考虑冉题的出点不是对于皇帝的忠诚,而是经常利用局势逼迫皇帝做出选择,这一点在湖广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而在扬州则是对他无可奈何,这让朱猪心中很是不快,,

    虽然朱林不大喜欢林三洪这个人和他的做事方法,可这一次要做大事的时候,又不得不用他,,

    朱猪素来少在内书房中安排当值的宫人,也不喜有这些阉人在这种制定国家决策之地出现,所以下了床亲自打开床头的吉庆柜,从堆积杂陈的奏章文书当中找出甘、陕两个都司的资料,想了想又感觉不够,又翻出哈密东的几个蒙古卫的资料,详细比照,,

    一直到伺候的宫人捧来了茶水点心。顺便点起内书房之中的烛火之时。朱林才现天色已经昏暗下来。宫人小心翼翼的询问是不是要把晚膳传到内书房皇帝有这个习惯。

    “传膳过来吧朱林随口说道:“今岁江南的贡茶拔出几担来。还有辽王送过来的老山参,也装一些,遣礼宾司弄的隆重点,给哈密卫的几个蒙古王送过去

    对于西北那几个归顺大明的蒙古王爷,朝廷还是比较礼遇的,年节之际都会有一些象征性的赏赐,若是灾荒边报什么的事情,朝廷也会做出恰当处理。而那几个大明朝的异姓王爷也表现的不错,经常贡些东西。虽然都不值几个钱,毕竟是一点点心意,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朝廷和内附的蒙古诸王之间相处的很不错。

    按照体制,大明朝的藩王和军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就算是边王,和军队之间也隔着都司。但是这些归顺过来的蒙古王是个例外,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兵和族兵。在对待西蒙古十三部落这个事情上,无论是忠王还是顺王,是一定要出兵的,哪怕不用他们打仗,就算是完全为了象征意义,也需要他们出兵。

    因为朱林想的让十三部内附,而同为蒙古人的忠王、顺王等无疑会让十三部落更加相信大明王朝的诚意”,

    比:感谢在书评区留言的朋友。谢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