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8|构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族的人越来越团结。

    现在看到那些房子,他又觉得自家的院子太破旧了,这是儿子十二岁中秀才时盖的,这些年修修补补,看起来还算好,村里其他人家的房子可以住个几十年,可自家怎么能一样?门庭就不一样。

    还是觉得太旧了,大孙子今年十岁,过个几年就回来考秀才,得回家住。

    而且自家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以后成亲生子,人就越来越多。还有弟弟家,也是人越多越多,以后地方都不够住。这怎么行?最好是能和弟弟家分开,一人建一个大宅子,不过这事不急,儿子现在才三十岁呢。

    再说了,家里还有爹娘在……想到这里,顾大河脑子里的想法就拐了个弯,开始和王管事商量过几天抢收请短工的事。

    两人刚商量好,就见那边的大路上驶来一辆牛车,牛车上坐着的正是何里正家的管家。

    当然,这是新一任的里正,何家有何谦竹这个举人,新任的何里正也是秀才,算是子承父业。

    “顾老太爷,你家顾老爷又捎人带信回来了!”何管家一见到田埂上的顾大河,忙大声喊道。

    顾大河一听,大喜,连忙三步并两步地冲到路边,急声道:“在哪?”

    何管家满面笑容,让赶车的小厮停下车,从身后的车篷里抱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箱子,笑道:“就是这!”

    顾大河见状,更是高兴,这说明这次不止是信,还捎有其他东西回来了。

    婉拒顾大河的邀请,何管家以天色已晚为借口,只在顾家门前停下,等顾大河和王顺下车后,帮忙把箱子放上,连门都没入就急匆匆离开了。

    事实上,他是很想进去的,不说其他的,和顾家打好关系总没错,只是看顾老太爷那急切想看信的样子,就不好再打扰了。

    不用王顺帮他提箱子,顾大河自己亲自拎着进门。

    刚进门,就听到站在院子的顾季山问话:“刚刚是谁来了?不会又是请你去吃什么宴席吧?”

    “不是,是栓子寄信回来了。”顾大河嘿嘿一笑。自从从京城回来后,自己就老是接到其他人的邀请,不是本县的,就是邻县的,大家都很好奇自己在京城的生活,即使说过几遍,大伙儿还是很感兴趣。

    这话一出,顾家就立马轰动了,其他在家的人赶紧围过来。

    话虽如此,其实也没多少人在老宅,二房一家在顾大河夫妇回来后,又搬到县城居住了。

    箱子一打开,大家就先注意到那几本整整齐齐放着的书籍。

    “这是栓子写的第二本算学书!”顾大河认真辨认了一遍,看到封面上儿子的名字,顿时喜气洋洋地宣布,“栓子又写出一本书了!”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咱家栓子真是又聪明又厉害!”老陈氏一听,马上念了一句佛,摸摸自己手上的佛珠,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像许多老年妇人一样,老陈氏在不愁吃穿后,就迷上了信佛,时不时去庙里走走,为了保佑大孙子在外面安好,保佑平平和安安能早日考上秀才,她是不吝惜捐香火钱的。

    顾大河展开信来看,读了一遍。

    四人知道顾青云一切还好后,心终于放下来。

    小陈氏微微一笑,探头道:“信里不是说要把其中一本给族里,给两本县学吗?当家的,你记得早点拿去。还有,咱们自家要留下一本。”

    顾大河点头:“我肯定记得。”

    顾季山一直笑眯眯地摩挲着书本不放,手的重点放在顾青云的名字上,奇怪地问道:“栓子怎么只给族里一本,给县学两本?”

    “哎呀,爹,栓子的意思是,这第二册的算学书难度大,族学里的孩子还学不了这么深的内容,放在县学刚好。”顾大河连忙解释。

    顾季山一听是顾青云的意思,再也没有意见。

    而顾大河看着儿子给自己寄回来的话本,心里更是高兴了。自从在京城无聊之下,他迷上看话本后,儿子就一直给他买话本,就是回到村里也不例外,时不时地就寄一些回来。

    尤其是儿子开始写《白蛇传》后,他和媳妇更是成为儿子的忠实书迷,一段时间没看到更新都觉得睡不好觉。

    只是看到儿子在信里询问平平安安的情况,他想了想,决定等侄子们的院试成绩出来后再给儿子写信比较好,免得他这边刚寄到京城,侄子们就考中秀才了,那还得再寄一次。

    要他说,侄子们这次考中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上次去县城看老二一家,侄子们变得比以前机灵多了,不像以前,不知是不是读书读多了,傻傻呆呆的,没有自家儿子以前的一半机灵。

    算了,不想这些了,他要先把儿子写的话本看完再说!

    小陈氏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心里也高兴得很,她也追着这篇话本呢,只是她不识字,得靠当家的给她念。

    *

    京城这边,过中秋节时,顾青云想到现在院试还在进行中,就想到自家的堂弟,暗暗祈祷他们这次一定要中,再不中小石头就长大了,没过几年就会回乡,到时和叔叔们一起科考,他怕自家堂弟们面子上过不去。

    不过想想堂弟们在迟迟考不中后,接受自己的建议,没有再一门心思地放在读书上。

    例如顾青平开始跟着二叔学习管理铺子、田地,为以后接管家业做准备。顾青安则去何家书肆学习如何为书画裱糊,这算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可以安身立命,还与书画有关,算是沾了个“雅”字,尤其是他以后和同窗同年应酬送礼时,送上自己亲自裱的书画,也算是一件很有诚意的礼物。

    除了他们两个外,顾青云还担心跟着他学习大半年的少年王家骏,他去年考中童生,今年自觉学业有进步,六月中旬就跟他告辞回老家越阳郡考院试。

    他要带给家里的东西就是请王家帮忙捎带的。

    希望他也能考上。

    过完中秋节后,朝廷果然同意了户部拿出的方案,决定在云南实行。

    之后,他们户部就要开始忙了,因为既然要发展云南,肯定要先投资,最起码道路要修好一点,这涉及到经费问题,户部要挪出这笔钱来,方方面面都要扯皮。

    顾青云的工作一下子忙起来,不过他忙得高兴,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提出的策论被朝廷所接受,虽说在经过户部其他上官的手后,还被别人修改或增加内容,可他的功劳没有被隐瞒,被封尚书如实上报了。

    为此,顾青云还得到皇帝的赏赐,不过他没有升官。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